魂牵唐朝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(精彩章节未删节)

魂牵唐朝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(精彩章节未删节)

时间:2021-02-23 14:00:06作者:斋蓝小姐

小说主人公是魂牵唐朝的小说是《魂牵唐朝》,是作者斋蓝小姐倾心创作的一本历史小说,文中的爱情故事凄美而纯洁,文笔极佳,实力推荐。小说精彩段落试读:啕大哭,骑着,环绕着尸体转圈,并依照突厥风俗,扑在他的身上,用刀割破自己的脸,血流满面。李承乾突然跳起来,说:这游戏太有意思了,有朝一日我统治帝国,当了皇帝,一定要率数万骑兵,到金城西边打猎,然后把头...

魂牵唐朝

推荐指数:10分

《魂牵唐朝》在线阅读

《魂牵唐朝》 免费试读

武德九年(626年)十月,即唐太宗即位两个月后,按皇位世袭嫡长制原则,唐太宗立八岁的嫡长子李承乾为皇太子。

李承乾为长孙皇后所生,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一个儿子,于武德二年生于长安承乾殿,故取名承乾。皇太子聪明伶俐,太宗甚爱之。李承乾积极上进,能识大体,颇得朝廷大臣的好评。唐太宗为他遍觅天下名师。

贞观四年,升太子少师李纲为太子少保,以卸史大夫萧瑀为太子少傅,为正二品,相当于宰相级。李纲是一位严师,对承乾要求严格,承乾认真听话,虚心接受教育,颇得李世民喜欢,还经常让房玄龄陪同太子承乾,进行悉心教育和引导。这年五月,让承乾旁听审案,以培养他的办事能力。

由于李承乾生于深宫之中,长于妇人之手,自幼养尊处优,逐渐染上奢侈,喜漫游的习气,生活日益荒唐颓废。

贞观五年六月,李纲去世后,先是太子左庶子于志宁、太子右庶子李百药担任承乾的老师。

尽管李百药对他千方百计地教育,但承乾还是变得越来越坏,李百药两年后灰心离职。

唐太宗先后又选名士杜正伦,经济学家孔颖达和张玄素为太子右庶子,他们都尽心尽力,但都对承乾无可奈何。

这时,李承乾得了一种脚病,怎么也医治不好,变成了一个跛子,行动极其不方便。而且他周围围着一群小人,承乾完全变成了一个声色犬马之徒。

因为承乾的不求上进,玩世不恭,使得唐太宗很尴尬,把杜正伦贬为了州官。

太子李承乾让人铸造了一个八尺铜炉,一口巨大无比的锅,积聚无赖之徒去偷老百姓的牲畜。然后亲自把偷来的牲畜放在大锅烹煮,然后和众人分着吃。

一天,李承乾穿突厥衣服,特别挑选几个面貌像突厥的侍从,每五人一组,梳成突厥的辫子,穿着羊皮衣服,表演牧羊。举着突厥的五狼旗帜,搭上帐篷,自己坐在帐篷里,把羊放在大锅里煮熟,然后亲自用佩刀割着吃。吃饱后,李承乾突来兴趣,对部下说:我装可汗死,你们仿效突厥的风俗,来办丧事!说完,像死人一样躺到地上,大家一起号啕大哭,骑着,环绕着尸体转圈,并依照突厥风俗,扑在他的身上,用刀割破自己的脸,血流满面。李承乾突然跳起来,说:这游戏太有意思了,有朝一日我统治帝国,当了皇帝,一定要率数万骑兵,到金城西边打猎,然后把头发解开(汉人束发),去当突厥人,在阿史那思摩(突厥阿史那部的酋长)当一个小官,如果他给我一个将军当,我一定干得非常出色!

这事很快被唐太宗知道,气愤之余,臭骂了他一顿!

由于李承乾越来越坏,他的老师于志宁和张玄素经常上书权谏,惹怒了承乾,于是他派刺客去杀这两位老师,但都没刺杀成功!

李承乾与汉王李元昌关系很好,李元昌是唐太宗的庶弟,是一个纨绔子弟!平时是个不务正业的人

李承乾跟李元昌臭味相投,白天黑夜都在一起嬉戏玩耍。

一次李承乾把左右侍从官员及卫士分作两队,二人各率一队,大家身披毛毡缝制的铠甲,手拿竹枪竹刀,扎营列阵,冲锋厮杀,枪刺刀砍,双方打得浑身满脸鲜血,把流血当作娱乐。有不听从命令的,就用树棍抽打,不少卫士因此而被活活打死,吓得其他侍从不得不听命令,忍耐着玩耍那血腥的游戏。

李承乾对李元昌说:那天我当了皇帝,我就在御花园设一个万人营,跟你分别带领,观赏士兵肉搏战斗,岂不快乐!又说:我当皇帝了,一定要尽情娱乐,谁要劝谏,立即诛杀,杀他几百人之后,那些进谏的家伙就不敢多嘴了!

李承乾的随从们听后心寒的毛发都竖起来了,认为这血腥的场面实在令人恐怖,心里认为这个太子是个为非作歹的人,根本当不了皇帝.

而李元昌附和说:那样的生活一定很刺激,真想你现在就是皇帝,我们就可以真切地没所顾及地玩乐了!

李承乾坤拍着李元昌的肩膀说:我做皇帝是不久的事情,你就耐心等着吧!眼神狡黠!

李承乾的言行,不仅荒谬,而且与太宗的想法与期望背道而驰。

这时,魏王李泰见李承乾整天游日无度,而且脚也有毛病,乘机在暗中收买权贵,培植党余,表现出夺嫡之意。李承乾也多少知道了些李泰的动向,所以经常在李世民面前说他坏话李泰也为长孙皇后所生,李世民第四子,多才多艺,很讨唐太宗的喜爱。

李承乾还是一个同性恋爱者,嬖爱太常乐童称心,李承乾和他同起同卧。称心年十余岁,姿容美丽,能歌善舞。这件事弄得满城风雨,唐太宗得到消息,怒不可遏,诛杀了称心等人人,并狠狠地责骂了李承乾。李承乾认为这是李泰告的秘,在心里更加怨恨李泰。

称心已死,但李承乾还是对他思念有加,他在太子宫辟出一个房间,供着称心的塑像,朝夕焚香祭奠。与此同时,他认为自己跛足,父亲不再喜欢自己,太子之位已经不保。所以装着身体不舒服,几个月不上朝,公然与太宗李世民对抗。在宫内养了纥干承基等一批刺客,准备刺杀魏王李泰。

李承乾知道大臣侯君集对唐太宗有怨恨之情,多次召进宫商讨自保之法。侯君集看李承乾昏庸无能,于是劝他谋反,杀了唐太宗。

侯君集对李承乾说:魏王很受皇帝喜爱,殿下有被贬谪为庶人的危机,你应该有所准备!

李承乾说:应该怎么准备?

侯君集说:殿下称暴病,躺在床上,枕头下放一把刀,皇帝来看你时,乘机动手,杀了皇帝!

李元昌乘机在旁边说:皇帝身边有个美人,弹得一手好琵琶,事成了之后,把美人赐给我!

李承乾说:事成之后,皇帝身边的美人全都给你,眼下之事,是想办法怎么样保住我太子的位子!

李承乾的死党杜荷(杜如晦之子)说:昨晚我观星象,认为发兵顺应天意,更利于太子登上皇帝的宝座。

贞观十七年(643)二月,李承乾正紧锣密鼓地和杜荷一群死党策划政变时,太宗第五子齐王李佑反于齐州(今山东历城)。

李承乾闻讯后得意洋洋地对纥干承基说:我东宫的西墙,距皇宫只不过二十步,要举大事,比齐王容易多了!

纥干承基笑着说:这是上天赐给殿下的天时地利,所以殿下一定要抓住机会,完成大业!

李承乾大笑起来,说:没有谁可以取代我的位置,包括魏王泰!

贞观十七年三月,唐太宗命兵部尚书李世勣,率九州兵马,征讨李佑叛军.

李世勣兵还未到,青州和淄州的军队已经积聚在齐州,齐州军官杜行敏密谋把李佑捉送京师,李佑左右及官民响应,只有少部分还忠于李佑.

一天晚上,李佑听见外面鼓声大起,十几里外都能听见,李佑外面的党徒弟都被杜行敏杀死了.李佑问左右:"外面是什么声音?"

左右回答:是杜行敏凿开城墙,攻进了齐州!

李佑大惊,立即命人抵抗,自己躲了起来。这时,杜行敏等人披甲执兵冲了进来,把李佑等人团团围住。

李佑战战兢兢地说:我是谁你们知道吗?谁敢动我一根毫毛!

杜行敏说:齐王过去是皇上的儿子,而现在是国贼,如不赶快投降,立马令人将你化为灰烬!说完,命令左右,拿来干草,烧了齐王的房子。

李佑从窗户对杜行敏说:我要是开了门,我和其他人将性命不保!

杜行敏说:只要出来投降,定留你们性命!

李佑等人出来了,杜行敏命人冲上去,把李佑的随从挖眼截肢,全部处死。只留李佑,把他关在东厢!

齐州叛乱平叛,李世勣班师回朝。李佑被解送京师,赐死于内侍省。

李佑的叛乱被迅速平定,在审问谋逆案件时,牵连到李承乾的亲信纥干承基,因为纥干承基参加了李佑的谋反。纥干承基被关押在大理寺,按刑律,应当处死!

四月初一,纥干承基知道自己无法逃脱罪责,为了寻找一丝活路,在传讯中供出了李承乾密谋发动政变的方案。太宗大为震骇,立即指定司徒长孙无忌、司空房玄龄、特进萧瑀、兵部尚书李世绩,会同大理、中书、门下组成专门法庭进行调查审判。

专门法庭经过调查,认定谋反证据确凿。太宗在上朝时,问大臣们:该怎样处置李承乾?大臣们没人敢说话,通事舍人来济建议说:陛下不失为慈父,太子得以终其天年,当属最好的办法。

太宗接受来济建议。

四月初六,唐太宗下诏罢黜太子李承乾,贬作平民,囚禁于右领军府。

唐太宗本打算免汉王死罪,群臣反对,于是命他自缢!

太子李承乾被废后,魏王李泰每天入朝时候皇上!

作为夺取承乾太子位的危险分子李泰,李承乾曾派纥干承基刺杀李泰,太宗知道后,就有了立李泰为太子的想法.同时,岑文本等人也劝皇帝立李泰为太子.

但长孙无忌却令有想法,认为:李泰虽然是自己的亲外甥,但李泰是一个有头脑的家伙,有自己的思想,自己的想法,有自己党徒的人,是一个不好驾奴的人.如果他真要当了皇帝,他只会重用岑文本和他魏王党的人,自己就失势了.如果里懦弱的晋王李治,便于掌握大权.

于是长孙无忌和禇遂良联合起来组成了晋王党!

李泰为了让唐太宗下定立他为太子的决心,李泰投到太总怀里说:今天我是父皇的儿子,今天是我更生之日。将来我有了儿子,到我死的时候,一定把儿子杀掉,把皇位让给九弟晋王!

唐太宗听后悲伤地说:谁都会爱自己的孩子,你如此说来,叫我辛酸啊!

第二天,唐太宗把李泰说的这番话讲给禇遂良听了,禇遂良马上批驳说:陛下,你误听了他的话,那有军临天下后,杀自己的儿子,传位给兄弟的道理。当初,就是因为你宠爱魏王泰,超过太子承乾,才造成眼下的悲剧!前事不远,足以为鉴!陛下,要立魏王为太子,就得先把晋王处置了,才能保证太子地位的安全。

唐太宗听禇遂良这么一说,有所省悟,流下眼泪说:叫我无端亲手诛杀我的亲骨肉,我做不到啊!说完,站起来,带着忧郁的神情,进后宫去了。

李泰担心唐太宗立晋王李治为太子,于是去恐吓李治。

一天,李泰私下来到晋王府,威胁李治说:你跟太子承乾一起谋反,现在承乾谋反失败,你难道不怕吗?要知道,你随时可能因为叛国,而让父皇治你的罪!

顿时,李治吓得脸色煞白,胆战心惊地说:我是冤枉的,太子承乾谋反跟我没有任何关系!

李泰冷笑道:别傻了,你就等着父皇治你罪的那天吧!说完,大摇大摆走出晋王府,而年轻的李治全然被李泰的话吓倒了,神情凝重,夹杂着恐惧带来的痛苦,给李治送茶的仆人都看得出李治的心神不安!

接下来,好几天,李治都忧心重重的,见了唐太宗头不敢抬,说话也语无伦次。唐太宗看出了李治的不对劲,于是问李治:你最近老心神不宁的,是怎么了?

李治支支吾吾地说:没,没什么,只是觉得身体有点不舒服!

唐太宗说:身体有病,就找御医啊,整天表现出这副狼狈的样子,看着叫人不舒服!

过去了很多天,李治还是老样子,唐太宗看出李治有说不出口的心事,于是在唐太宗一再追问下,才知道是李泰威胁他的话,把他吓成这个样子。

顿时,唐太宗对李泰的好感一扫而光,后悔当初答应李泰立他为太子。

一天,唐太宗在两仪殿召见大臣,商议里太子的事情,魏王党和晋王党经过一翻激烈的争论,也没确立到底立谁为太子。

大臣们都离去后,唐太宗留下长孙无忌、房玄龄、禇遂良和李世勣四位大臣,外加李治!

唐太宗心碎地对长孙无忌说:我的三子一弟(李承乾、李泰、李佑和李元昌),都如此大逆不道,没有一点仁孝的品质,真让我难堪,叫我怎么也想不通!叫我心痛啊!说完,痛苦地把头往墙上撞,四人惊慌失措地上去抱住唐太宗,阻止他自残!又要拔刀自杀,禇遂良夺刀递给李治!

唐太宗想说什么,只动了两下嘴唇,最终还是没说出什么.

有心的长孙无忌看到了这个情景,于是乘机问:陛下,你想说什么?

唐太宗说:现在一个个都是不肖之子,你说我该怎么办?

长孙无忌说:依老臣愚见,当力晋王为太子!

唐太宗说:立那个东西,也许是个好办法!但我敢端言,立泰将来必杀承乾,承乾会起来造反杀泰;要是将来治继承了大统,泰与承乾的性命可以保住。只是治儿性格过于软弱,优柔寡断!可是我真不知道怎么办!

长孙无忌见唐太宗对立李治为太子犹疑起来,长孙无忌说:不管怎么样,嗣承大统的问题总得解决,一劳永逸,为避免将来的纷争!你得赶快做个决定啊!

唐太宗犹豫了一下说:我要立晋王为太子!

长孙无忌马上跪在地上说:谨封,谁要敢反对,我就砍他的头。说完,回头对李治说:皇上都立你为太子了,还不快下跪拜谢皇上!

李治拜伏于地,说:谢父皇!

唐太宗扶起长孙无击和李治,并对李治说:你应该感谢你舅舅,是他答应让你做太子的!

于是李治又下跪拜谢长孙无忌。

唐太宗有些担忧地说:现在我立晋王为太子,不知道外面的人会怎么说!

长孙无忌说:晋王仁孝,归心者众多。希望陛下试问百官,要是有不同意见者,我愿负死罪。

唐太宗稍有放心地说:只要朝内官员不反对,立晋王为太子的事就这么定了!

魏王党的房玄龄、李世勣见唐太宗立晋王为太子的心意已决,而且李泰凶险的性格已让唐太宗厌倦,再要执意立李泰为太子的话,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,所以也不多说话.

接着,四位大臣和李治退下,留下唐太宗一个人在两仪殿思绪一些事情,表情流露出无奈和忧愁!

第二天,唐太宗设朝于太极殿,召集六品以上的文武官员,唐太宗向百官宣布:承乾性格叛逆,李泰凶险,都不可以立为后嗣.现在,我要在诸子中选一位立为后嗣,希望大家明言!

百官商讨了一会儿,都站出来说:晋王仁孝,当为后嗣!

唐太宗听后很满意。

李泰听说唐太宗立李治为太子,于是带着百余骑到永安门造反。唐太宗下令,百余骑全部追杀,李泰被抓起来,软禁在北苑。

接下来是立嗣大典,宣布大赦天下,并设宴三日,款待文武百官。

李治因性格懦弱而被立为太子,并保住了自己的性命。

唐太宗为了能让李治当皇帝,不仅找来名师加强对他的教育,还言传身教!

看到骑马时,唐太宗会对李世民说:你爱惜马,不让他筋疲力尽,你就常有马骑!

吃饭时,唐太宗会对李世民说你知道种庄稼的辛劳,你就常有米粟吃。

看到水中的船时,唐太宗说:水可以载舟,亦可以覆舟,百姓就好比水,君主就好比船!

虽然唐太宗一直在努力把李治培养成一代明君,但他对他懦弱的性格,还是不放心把皇位交给他,又想改立吴王李恪为太子。

李恪是唐太宗的第三子,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。

李恪既能文又能武,善于骑射,具有李治没有的威慑力,地位和威望在朝廷内外很高,群臣们也都拥护他。唐太宗认为只有他能继承自己的事业,于是唐太宗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长孙无忌。

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说:晋王虽然聪明伶俐、仁孝,但性格懦弱,我担心他继承不了我的大业,怎么办呢?我看吴王英武果断,继承了我的性格,我想改立他为太子,你看如何!

长孙无忌先是惊讶,但还是表现出冷静说:不然,太子虽然性格懦弱,但他仁孝,是朝廷内外公认的,更重要的是虚心好学,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明君!

唐太宗面露怒容说:难道就因为李恪不是你的外甥吗?李恪英明,恐怕只有他能保住你这位舅舅!

长孙无忌说:陛下,你要三思,举棋不定会失败的,更何况是立皇嗣!

唐太宗无奈地说:既然你们反对立吴王为太子,只有想办法让晋王成为贤君,否则我的死了都不会甘心立晋王的。

长孙无忌说:我会督促晋王培养君临天下的能力,不让陛下失望!

唐太宗没办法,只好作罢。他回头对李恪说:你虽然是我的儿子,但触犯了法律,法律是不能徇私的。汉朝立了昭帝为太子,燕王不服气,起兵造反,被霍光杀死。为人臣子,不可不戒!

李恪说:我会谨记父皇教训!

唐太宗语重心肠地说:你与承乾那几个逆子不一样,你是一个能屈能伸的大丈夫,不会干出像他们大逆不道的事情来!这是我对你放心的原因!

李恪说:父皇,你放心,我会帮兄弟治理好大唐江山!

唐太宗满意地看着李恪,仿佛从这个通情达理的儿子身上找到了安慰。

李恪恪守臣道,但长孙无忌还是把他看做眼中钉;因唐太宗想要立他为太子,为他埋下了祸根!

永徽年间,房遗爱(房玄龄次子)和妻子高阳公主(太宗第十八女)阴谋发动的宫廷政变。高阳公主骄傲专横,曾与著名僧人辩机(玄奘高徒)私通,事发后,辩机被腰斩而死,高阳公主也受到太宗的责骂,并不许再进宫,高阳公主一直心中不平。高宗即位以后,高阳公主、房遗爱便联络与高宗不和的薛万彻(娶高祖第十五女丹阳公主)、柴令武(柴绍子,娶太宗第七女巴陵公主),打算发动政变,废掉高宗,拥立荆王李元景(高祖第七子)为帝,但是事不机密,计划被泄露,一干人都被逮捕。高宗派长孙无忌审理此案,长孙无忌借此机会将吴王李恪也牵连进来,李元景、李恪、房遗爱、高阳公主、薛万彻、柴令武、巴陵公主等全部被杀。

吴王李恪临死前大骂长孙无忌长孙无忌,陷害忠良,上天有灵,灭你九族。

3才人武媚娘

贞观十年,长孙皇后逝世,从此,唐太宗没了这个贤德女人的陪伴,觉得孤苦寂寞,时常表现出无限的悲伤,认为如长孙皇后这样的女人终再难遇。行为大异于前,常沉溺于女色。

一年以后,唐太宗听说曾跟他一起征战的武士找的女儿武则天长得很漂亮,于是决定把她召进宫来.

武则天智力非凡,头脑冷静,野心无限.家人见女儿要进宫了,都愁眉苦脸。而武则天却非常高兴,认为进宫可以施展她的雄心。

临行前,武则天母亲杨氏痛哭不已,而武则天并没表现出离别的郁郁不乐,而是高兴地说:见天子是一种福,母亲为何要哭泣啊!

杨氏说:伴君如伴虎,你要多家小心啊!更重要的是,以后我们难得见面!

武则天说:放心好了,母亲,用不了多久时间,我把接进宫中享受荣华富贵,再不用受我那几个哥哥的气了!说完,毅然跟着接她进宫的人进了宫,留下杨氏在后面拖着女儿远去的马车张望

进宫后,唐太宗见武则天,亭亭玉立,极其健硕,脸方,下额秀美,两眉明媚,两鬓微宽,立即得到唐太宗的宠爱,并赐名媚娘。这一年,她十四岁。

凡皇帝临幸过的宫女,依照皇室的规矩,都应该给这个宫女一个封号,于是唐太宗封武媚娘为才人,在后宫佳丽中只算六级!

武媚娘在宫中,逐渐长大,逐渐表现出果敢的性格!就因为性子刚烈,在帮唐太宗驯服一匹马时,完全改变了唐太宗对她的看法,认为武媚娘不是他喜欢的女人之类型,所以太宗在位时,武媚娘在宫廷里没能升到较高的阶级!

一天,唐太宗带着大臣,在驯马场,观看驯马的人帮他驯服一匹叫狮子骢的马,这马是别人刚进献给唐太宗的。

专门驯马的人,想尽一切办法都没能驯服这匹马,还把驯马的人踩伤。

唐太宗于是问身边的大臣们:那位能想出办法来,把这匹马驯服?

大臣们见那皮凶猛无比,知道不好驯服,都默不作声。

这时,经常侍侯唐太宗的武媚娘站出来说:我能制服它!

唐太宗和群臣们表情都露出惊讶之色,心想,一个弱女子,对如此膘悍的马能有什么办法!

唐太宗带着不相信的口吻问武媚娘:媚娘能用什么办法把马制服!

我只需要三件东西:一根铁鞭,一个铁锤,一把利剑。我不能用铁鞭将马制服,我就用铁锤击打它,如果还是不能,就用利剑刺进它的脖子!

大家听后,都议论纷纷,唐太宗说:勇气可佳啊!说完,令身边的人,给武媚娘拿来这三件东西!

武媚娘拿着这三件东西,毫不犹豫地走进马场,跃上马,先是用铁鞭抽打马背和马屁股,马发怒了,武媚娘差点掉下马。她立即拿出铁锤使尽浑身力气捶打马的头部,由于疼痛,马痛苦的嘶叫起来,并在马场到处乱窜。武媚娘见马越来越不听她话了,她拔出利刀,用力刺进了马的喉咙!

不一会儿,马就咽了气。

武媚娘见马不再动弹,带着胜利的快感,回到唐太宗面前说:马已被我制服!

唐太宗和群臣看得目瞪口呆,眼珠都快从眼眶掉出来了!一时,由于太宗还没回过神来,没有立即回话,武媚娘认为唐太宗没有听到她的说话,于是提高底气把话再重复了一遍,唐太宗方才醒悟,说道: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,有这种勇气,真是难能可贵啊!

武媚娘说:谢皇上夸奖!

群臣们都在无比的惊讶中,对武媚娘刮目相看!

唐太宗更是改变了对武媚娘的看法,他喜欢的女人是温柔贤淑,妩媚娱人的,而武媚娘果断、练达能干,与他喜欢的类型背道而驰!

贞观二十二年,民间谣传:唐三代后,女主武王代有天下!

这个谣传很快传到了太宗耳朵里,非常担心,心里盘算着这个人到底是谁!平时不经意间想起武卫将军李君羡,小名五娘,武安人,封连五县公,他身上接连出现四个武字,于是遭到唐太宗怀疑。唐太宗做事真是果决,立即把他外调任华州刺史,随后使人告他图谋不轨将他处死!

也不知道这时的太宗那根神经搭错了位,就是没想到每天服侍他,偶尔还陪他上床的那个姓武的媚娘!

这时的李治已娶妻,并生有四子,太宗还亲自为他选了一个贤淑的女子,作为将来的皇后,即王皇后。

太宗为了亲自教导太子李治,自己居住在终南山的时候,在太宗宫殿旁,都占有太子的宫室。

侍侯在唐太宗身边武媚娘,经常看见太子李治,时间一长,就把太子的性格摸得一清二楚,就连太子几根胡须她都知道。一个多愁善感的青年——软弱、任性、一见美色,心神颠倒,欲壑难填,而且还不喜欢运动!武媚娘心想,既然不得意于老王,于是决定另谋出路,专注意这个毛病大大的有的太子!太子成了他飞黄腾达的目标!

在唐太宗驾崩的前两个月,染病在床,太子入宫侍侯,昼夜不离。这时,太子每天都能看到武媚娘,她体态丰满,身体健硕,玉立亭亭,加上宫廷的化妆,宫廷的发式、服装,使得武媚娘整个人更显精致。太子爱慕武氏的健硕、沉着,机敏和精力旺盛,这些正是太子自己身上所没有的。

武媚娘也从太子看他的眼神中,看出了太子对他爱慕之情;于是心里盘算着如何使那个柔肠心软、青春年少的太子意乱神迷,让他尝试到恋情似火的感觉,!从而真切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。

武媚娘是个头脑冷静的女人,在老皇帝面前端庄矜持,礼貌有加!知道求情不能心急,否则会给自己添乱。

一次,武媚娘正从太宗的行宫里出来,在走廊上与正进行宫看太宗的李治相遇,武媚娘会心地向太子一笑,顿时刺激了太子柔弱的心灵,也笑了,正要跟武媚娘说话。武媚娘红着脸,低着头作害羞状,从他身边迈着轻盈的步子走了过去。武媚娘越是这样害羞,反而挑逗起了太子的情欲。太子进行宫看自己病危的父亲都心神不宁了,武媚娘轻盈的身影总是在脑海里像星星闪啊闪的,那有心思看眼前老的近乎枯骨的老王!

太子看完老王,走到花园内,带着侥幸见到媚娘的心思,在花园里闲逛;果然看见媚娘坐在花园的石凳上,丰满轻盈。太子兴奋地上前去,已发现太子的武媚娘立即站起身来,向自己的寝宫走去,太子看周围没有人,就追了上去。

武媚娘进了寝宫刚要关门,太子溜了进来,武媚娘故意嗲道:殿下为何随妾至此?

太子道:你的笑容把我醉倒,醉得我恍惚了,不小心走错门,走到你这来了!

武媚娘见风使舵,为了后半辈子的快活,扑倒在太子身上,闭目任凭太子调情抚摸,展展行乐

太子和武媚娘云雨完后,当是太子和武媚娘一翻海誓山盟!

武媚娘说:殿下肯念臣妾的话,妾愿留身以待。不要今日过后,殿下再也不顾及臣妾了!

太子说:我愿意牺牲一切,在所不惜,让你永远留在我身边!

武媚娘说:我会把殿下的诺言时刻铭记在心,因为我的幸福只有殿下您能给!

说完,又扑倒在太子的怀里,太子温柔地抚摸着她的秀发。想入非非,该如何把怀里的美人占为己有!

一天,病危的太宗,问正侍侯他喝药的武媚娘:朕自患病以来,虽然每天进药,但不见好转,怕是日子不多了!你侍侯朕这么多年,我不忍心你以后一个人过着孤苦的日子,你打算怎么办呢?

武媚娘立马放下端在手上的药,跪在地上,两眼噙着泪水,苦笑说:妾蒙圣上隆恩,本该以死相报,但臣妾更愿立誓削发为尼,为陛下念经求佛!为圣上拜祝长寿!(帝王驾崩,未生育的侍妾必须出家为尼,以示洁身自持,为君守节!)

唐太宗听后很放心,认为武媚娘是一个忠诚于他的女子。

这时,唐太宗想起先前谣传姓武的人将取代李唐天下,而现在自己又病得卧床不能起来,虽然杀了李君羡,但还是不能解出他的疑虑。

于是,唐太宗召来善观星相,精通天文的大臣李淳风。

太宗问李淳风:民间谣传武姓将取天下,是真还是假?

李淳风奏道:我夜观星象,三十年后,有武姓者起而灭唐!而且这个人就在宫中!

唐太宗大惊,说:真有此事!太不可思议了!我要查遍宫中,只要是可疑之人,一律杀掉,根除后患!

李淳风说:这是上天注定的,是无法逃避的劫数!这个人三十年以后才会出现,真到了那个时候,这人已经老了,也许没有能力这样做了。如果皇上现在把他杀了,上天再生一个强大的人物,你的子孙就更难对付了!

太宗说:希望像你说的那样,这人会在时间的推移中变得有善心,软弱,不构成对我子孙的危害!

李淳风说:陛下,你放心。我让你放心是有依据的,太白星每次出现,不到一会就被黑云遮住。太白星代表这个武姓人,强势的黑云代表你的子孙。

太宗这才放心,没去追究宫中的武姓人了。而且就在他身边的武媚娘也誓言旦旦去做尼姑,一个尼姑肯定不会把大唐帝国灭完,所以他自始至终也没怀疑过姓武的媚娘!

一天,躺在病床上的太宗,召来他一向依畀甚殷、视同兄弟的两位大臣到榻前,一位是长孙无忌,一位是禇遂良.太子,太子之妻以及侍女武媚娘都在含风殿的卧室里.

太宗拉着禇遂良的手说:这些年来,卿二人对孤忠心辅佐,感激不尽。召二卿来,受孤遗命!二卿都知道,太子仁孝!我好儿好妇,托付二卿辅佐。为了大唐江山的万世长存,将来国事,望二卿尽心尽力!

长孙无忌与禇遂良受太宗遗命,即为顾命大臣

太宗又转向儿子、儿媳,令二人跪下,拜尊遗命!

然后对太子说:有遂良无忌二卿辅佐,你可无忧了!又说:我听说古代的孝子莫过于文王,你为了照顾我头发都白了;你比文王还有孝心,我死而无憾啊!

太子泣不成声地说:儿臣希望父皇长生永驻!不要离开儿臣,否则我将不知所措!

武媚娘在一旁,把太子伤心哭泣的情景看在眼里,并留存在心里,认为太子真是个容易伤感的人,伤感之余会用行动表现出他的软弱。

禇遂良将遗命写下!写毕,对太宗说:遗命已写,请陛下过目!

太宗看了后,又对二卿说:自从起兵以来,二卿如孤左右手。孤开国登基,都得二卿辅佐。将来要是有人对我子孙不利,二卿一定想办法帮其铲除,如果违背朕的命令,就是不忠。望你们真心辅佐幼主,让其做一个天下人认可的明君,我在地下有知,当对二卿感激不尽!

禇遂良郑重承诺:老臣一定忠心不二,辅佐幼主,为大唐效命!

长孙无忌也向太宗许下同样的诺言,太宗知道眼前二位一诺千金,脸上流露出满意的神情。

太宗的侍女武媚娘看太宗在向重臣留遗命,知道老王已经快不行了,小王将上任做皇帝了,心里不免高兴!

待其他人都离去后,太宗示意侍女们也离开,只留下太子.太宗对太子说:李勣效忠于我,为我赴汤蹈火,在所不辞!但你无恩于他.我把他贬谪到外,以试其忠心.他若抗命,立即诛杀!但现在他已经遵命而去,将来你把他召回来,封以高官,他必然效忠以报!

儿臣一定按父皇意愿,重用忠臣,善待忠臣!太子说

几天后,太宗驾崩了!

在太宗的灵柩运返长安前,为了防止意外,禇遂良和长孙无忌让太子跪在太宗灵前,宣誓登基,是为高宗!宣完誓,一向受父母宠爱的太子,现要独自一人君临万民,竟然伏到长孙无忌的肩上哭起来,伤心之极地哭泣!武媚娘看着太子在灵前宣誓登基,然后肝肠寸断地哭泣!心里预料,太子年少懦弱,执掌国家大事,瞻望将来,实感恐慌,肯定难以胜任!

接下来,禇遂良令人诏告天下,太宗驾崩,新君嗣统!并把太宗的灵柩运回长安!

太宗的灵柩就停放在大殿里,高烧巨大的素烛,点着高级的香,只有念经上供的时候,殿内会紧忙一阵,随即又是一段闲静。

高宗身为孝子,大多时间,在殿中守灵,武媚娘暂时侍侯新君。她低垂着头,身穿一身缟素,出入侍侯,哀痛之至。多为自己,仅有一点哀伤是为她服侍多年的老王流露的。想到自己最后的下场,自己的人生将要消磨在高墙深院的尼庵中,不免痛苦不已,心头无限激愤!

当只有武媚娘和高宗独在殿内时,高宗才敢跟武媚娘说话。

高宗问忧郁不已的武媚娘:媚娘,你脸色何故如此难看?

武媚娘肝肠寸断地说:一为皇帝的仙逝悲伤,二为将要离开你而觉得愁苦!

高宗悲伤地问:你真的要离开我吗?

武媚娘无奈地说:不离开你,我又能有什么办法呢?想到我们马上就要分道扬镳了!这一走,不知道何时才能见面!但我想,我这一出宫,再也不能进宫了,也就永远见不到陛下了!不过,无论我是在尼姑庵里,还是别的什么地方,我对陛下爱慕的心不会变。我的心永远只属于陛下!

高宗沉默了一会儿,忧伤之极地说:媚娘,你告诉我,你是不愿意走的,是不是?

谁愿意了!我的愿望是留在陛下身边,甘愿为奴,专心侍侯陛下!可这只是我的妄想!我这一离去,但愿还能见到陛下。如果缘分已尽,若陛下不把我忘记,我将感激不尽!这也算是为奴的福气!武媚娘心碎地说。

我怎么会忘记你呢!我永远也忘记不了你!你是女人中我最倾慕的一个!高宗坦白地说。

如蒙陛下不忘我,那就常到尼姑庵去,我就可以看见陛下,解我的思念之情!其他别无所求!

高宗说:我会常去看你的,你要明白,我是有心于你的。

武媚娘乘机叹气说:我这辈子算是就此结束了,到了尼姑庵,红尘中的事就将与我无关了!

高宗说:不要说这样的丧气话,你还年轻!

武媚娘噙着泪水,说:你是万民敬仰的皇上,我只是一个奴婢!难道你毫无办法吗?让妾一辈子服侍陛下!

武媚娘嘴上这么说,还带着泪水,心里其实在暗笑。

高宗沉默!

武媚娘打量着高宗,知道他喜欢感情用事,于是激将高宗说:陛下虽然贵为一朝天子,也不会有什么办法,不让妾离开你!

不,不,我会有办法的!我是皇上,我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!高宗激动地说。

武媚娘说陛下是万民之主,不可以胡为。我是说,没办法的情况下,经常去尼姑庵看我,我就知足了!我的心身都是陛下的,陛下应该知道!我一定还要见到你,去后,我会把再见到你,当作一种信仰信奉!

高宗向武媚娘承诺:我一定会去看你的!

武媚娘说:我会每天期盼你去看我,不要让我等得太久!

高宗说:暂时委屈你一下,有时机,我会接你回宫!

武媚娘说:陛下这样说,我就放心多了!

这是高宗和武媚娘最后一次长谈!

这时,有人进来上香了;他们立即停止说话!

接下来,高宗始终被臣仆包围着,在丧仪中,尽孝子之礼,辛劳万分,无暇顾及武媚娘!殡礼完毕,太宗的侍妾,凡是没有生育的,都准备收拾行装,赶往感业寺,削发为尼,为君守节。

高宗打算去见武媚娘一面,说点贴心的话。但看穿着孝服的各嫔妃和奴婢都在眼前,没敢和武媚娘多说话。只是武媚娘提着行装经过高宗身旁时,流着泪,偷偷地对高宗说:你说的话要算话,要去看我啊!

一诺千金,朕说到办到!

武媚娘说:我走了,我在尼姑庵等着你!说完,随着其他的女人上了马车!高宗看着载着他心爱女人媚娘远去的马车,感慨万千,心里总认为应该为这个女人做点什么!也许就像武媚娘说的那样,经常去看她,会给她安慰吧!

在尼姑庵里,武媚娘和先王的其他女人一样,削发为尼!别的女人,都一心打算在尼姑庵里呆一辈子了!只有武媚娘深信当今陛下会如约来看她,并帮她脱离苦海,走出尼姑庵的高墙深院!

阅读全文
魂牵唐朝

魂牵唐朝

《魂牵唐朝》这本小说写的太棒了,故事情节紧凑丰富很好,语言通顺易懂。作者斋蓝小姐大大加油,如果每天多更几章就更好了。作者大大你还有什么小说请推荐。

作者:斋蓝小姐类别:短篇

小说详情

相关文章

最新小说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资讯> 魂牵唐朝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(精彩章节未删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