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五胡乱华(下)》桓温,王猛精彩内容在线阅读

《五胡乱华(下)》桓温,王猛精彩内容在线阅读

时间:2021-01-16 10:00:11作者:公孙谏

小说主人公是桓温,王猛的书名叫《五胡乱华(下)》,本小说的作者是公孙谏创作的出版图书风格的小说,书中主要讲述了:意要收拾包袱回家了,振奋!第二种打了败仗了,必须马上撤退,悲催!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,对于归心似箭的士兵们来说,都是要加快步伐的,回家的希望仿佛正在远方招手呢!所以这撤退的步伐也就越来越大……这...

《五胡乱华(下)》 免费试读

灭亡了前燕之后,整个中国地区能和前秦并立的只剩下前凉和东晋两个国家!此外就是塞外的鲜卑慕容部落!苻坚当然不会放过他们!

苻坚也没有太过于穷兵黩武,在征服了燕国之后,他还是让自己的国家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休整的。在这段时间里面苻坚封王猛为宰相,把国家的一切军政大权全都交给他,王猛也不负众望,中国北方出现了难得的黄金大时代!

过了三年之后,受其富强之资的影响,苻坚又不淡定了。他开始着手要统一整个北方,所以东晋、前凉、鲜卑慕容部落都成了他的打击目标!

就在公元373这一年,从九月道十二月底,苻坚先是派兵攻入了益州,把整个巴蜀纳入了自己的版图之内。当年桓温废了好大力气才夺取回来的一大片土地,就这样再次失去,东晋更加衰弱了。

几个月后,姚苌等人统领步骑兵十余万,进攻前凉,一个月之内就扫平了盘踞在河西走廊数十年的前凉政权!

不过最艰苦的一仗还要数苻坚对付鲜卑拓跋部落的战役,拓跋部落一开始属于鲜卑部落中比较小的势力,但是后来随着段部落、慕容部落、宇文部落的衰败而逐渐壮大了起来,族人更加是能征善战,勇武过人,对付他们可比对付北方政权要麻烦多了。所以这一次,苻坚一下子就出动了三十万大军!分为两路齐头并进,在最后关头拓跋部落内部发生了政变,苻坚趁势进攻一举把它吃掉。

到了这个时候,北方才真正被前秦统一!

此时,前秦的内部统治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,绝大多数的大臣都注意到了这一点,只有苻坚自己还不以为然,最大的问题来源就是前燕灭亡后的慕容家族!

以前也说过,苻坚是个心胸开阔的人,对于来投奔自己的人,从来都没有猜忌,他不但给了慕容垂很大的权利,就连慕容评那样的人都在前秦的朝廷里当官,此外还有很多姓慕容的人也在朝廷里担任很高的职务!

对于这种事情,无数的前秦大臣在苻坚面前痛哭流涕,但是苻坚根本就不为所动,坚持认为自己这样做才是一个圣明君主的作为,就连王猛的警告,他都置若罔闻。

可是苻坚最大的问题还不在这里,他的遭遇跟齐桓公有类似的地方。齐桓公称霸靠的是管仲,而苻坚的称霸靠的是王猛,所以他最大的问题出现了,王猛死了!

公元375年,中国历史上一代智圣王猛撒手人寰,临死的时候王猛的遗言就是不要着急图谋东晋,必须先稳定内部。因为鲜卑人和羌人才是咱们的仇人,而东晋虽然偏安一隅,但是他们是汉人,上下安定,不容易图谋!

说完这句话之后,王猛永远地闭上了自己的眼睛。苻坚对这位老战友的死,感到万分悲痛,大声哭泣,久久不去!

失去了王猛的苻坚就好像是失去了舵手的大船,迅速偏离了航道。就像是当年齐桓公失去了管仲一样!管仲死的时候也留下了遗言,可是齐桓公转过头就给忘了,而苻坚也是一样,对于王猛临死之前的遗言置若罔闻,坚持认为,只要自己对别人好,别人就会对自己好,不但没有防备鲜卑人和羌人,反而和慕容垂、姚苌成了最好的朋友!

然后,苻坚最后的失败也并不单单是因为这,最大的原因还是他执行了一项错误的移民命令:建元十一年秋天,王猛死了几个月之后,苻坚也不知道是吃错了什么药,突然就下令,迁徙氐人十五万户出关中,由苻姓各宗王率领,散居在边关要地,拱卫京师。当时关中地广人稀,陇西一带的羌人大量增多,有一句话说得好,只有树根强壮了,枝叶才会茂盛起来。苻坚显然是有些本末倒置了。

苻坚接下来又犯了一系列的错误,他虽然没有像齐桓公一样自大自满逐渐走向堕落,却也开始有些腐化,已经不像年轻的时候那么简朴。

王猛死后的第三年,苻坚受到一些大臣的蛊惑,建造大型的宫殿和豪华的舰船!

慕容垂冷眼旁观,知道自己的机会就要来临了,大秦王朝的日子已经不可能太长久了。他开始在暗中结交豪杰,准备随时发动复国运动!

王猛死后的第七年,苻坚终于忍不住了,开始要发动对东晋的战争,其实这个时候他的帝国已经千疮百孔了,那个曾经国富民强的黄金时代已经不复存在。

有一天,苻坚登上大殿,坐定之后看着下面的臣子们,铿锵有力地说道:“朕在位三十年了,现在天下全都平定,只剩下东南一隅的东晋不在掌握之中,朕这几日调查过,咱们现在已经有九十几万的兵马,灭亡东晋的时刻来临了,朕打算御驾亲征,你们以为如何!”

事情就像是王猛当年所预料的那样,苻坚的话刚刚说完就招来了一片反对的声音,大臣们都觉得这件事情不能做,理由有三条,第一东晋国家虽然很小,国力也不强,但是皇上并不是昏君,这和当年司马炎讨伐东吴时候的情况有很大差别;第二东晋还有谢安、桓冲这样的人才坐镇;第三也是最主要的,东晋有长江天堑,不容易逾越!

他说长江天堑根本算不了什么,因为他现在已经控制了巴蜀,可以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,况且我有雄师百万,每个人扔一条马鞭下去,就能把江水截断!

大臣们依然反对,除了慕容垂和姚苌!

慕容垂和姚苌,一个是鲜卑人一个是羌人,和苻坚都有灭国之恨,他们当然希望苻坚兴起这次大战,这样的话他就可以在后面搞风搞雨了。但是他们也并没有料到苻坚会如此惨败,这可是个意外的收获,让他们的复国大业进行的更加顺利了。

除此之外,他坚持御驾亲征!

上一次王猛灭亡前燕的时候,苻坚就冒着极大的风险把京城扔给了太子,自己带人跑到了距离邺城三四十里以外的安阳,为的是什么?就是不想错过灭掉一个国家的伟大功劳,这说明他除了胸怀宽广之外,还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。说白了,苻坚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,他想要做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大帝!

群臣们苦劝不听,又有慕容垂和姚苌在后面拼命怂恿,苻坚御驾亲征的主意也打定了,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他毁灭掉自己的国家的脚步。

公元383年九月,正南大将军阳平公符融率领慕容家族,包括慕容垂在内。二十五万人马抵达了颖口,烟波浩渺的淮河对面,已经可以看到东晋的土地!

这次战斗,苻坚最后败了,其实就是败在了他的姑息养奸上面。后来出卖他的人,除了慕容垂和姚苌之外,还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,而就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,直接导致了淝水之战的全面溃败!这是后话!

苻坚这一次大举南征,采取三路并进的策略,其实和当年司马炎灭吴的战斗也差不了多少,首先就是由姚苌率领巴蜀水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,针对驻防荆州的桓冲展开攻伐,牵制他的荆州兵团,使得他不能分兵救援建康!其次在东线,以幽州、冀州的兵马攻打彭城,主攻扬州;但这两路人马其实全都是侧翼的牵制力量,真正主导这次南征的还是刚才提到的由符融率领的二十五万中央军,苻坚也在其中!

当年司马炎的三路并进一度让吴国人陷入绝境,最后全军覆没。苻坚此时的作为似乎也有些想效仿的意思,但是情况和当年的情况完全不一样!

当年王濬在巴蜀造船七年,司马炎才决定南征,那是经过了十余年的充分准备的,吴国又出了个暴君孙皓,军队士气低落,将军们无心抵抗,所以才能势如破竹。如今苻坚的水军只不过刚刚组建了一年。而幽州、冀州的军队都是临时招募起来的,其中一直作为主力的氐人,因为大迁徙的关系,非常少,忠诚度和战斗力都非常的有问题。这么一来,真正能够对东晋构成影响的也只有符融的二十五万中央军了。

可是中央军这边又有好多的鲜卑和羌人的骑兵,慕容家族都在里面掌权,他们心里都揣着亡国之恨,恨不得苻坚倒霉,时刻准备着调转枪口!

苻坚自然不知道这些!

东晋政府更加不知道这些!

东晋朝廷这边,桓温已经翘辫子了,现在朝廷里的支柱是谢安,总体来说是谢氏家族和桓氏家族共同执政的一个局面!

谢安是个文人,早年不愿意出来做官,后来因为谢氏家族的人在朝中影响力越来越小,才不得已出山。而她出山之后,也的确做出了一些成绩,官位一路飙升,最后做到了宰相的位置!如果说前秦方面是以符融为主,那么东晋方面就是以谢安为主!

面对前秦的百万雄师,整个东晋王朝从皇帝到老百姓都吓得够呛,唯有谢安一个人镇定如斯,照样每天下棋品茶,和娇妻美妾吟诗作赋,好像完全没有把百万雄师放在眼里一样!

咱们不知道谢安到底是不是故作镇定,稳定人心,但他的确就是这样做的。大家心里对他非不满,跑到家里去逼他赶快想办法退敌,谢安只是谈笑风生,给人以一种轻松潇洒的感觉。老百姓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,都觉得宰相可能已经有了退敌之策,所以倒是踏实了不少。但是下面的将军们不这么想,因为谢安根本什么都没做!

其实谢安也不是什么都没做,他表面上轻松写意,心里却着急得很,前秦大军抵达淮河的时候已经给皇上上了奏折,制定了作战方略。

前秦的战略是这样的,中央军二十五万人一直向前挺进至寿春,攻克此城,以这里为前哨战,继续向长江对岸推进,如果不算长江天堑的话,扬州寿春距离首都建康只不过四百七十多里路而已,骑兵可以朝发夕至!

寿春这个地方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,以前袁术就以此地为根据地,后来又发生了寿春三叛,东晋的袁真也曾经在寿春发动过叛乱,从魏晋以来一直都是个军事重镇,所谓“守江先守淮”,要守住长江就要先守住淮南,而淮南则以寿春为最大的战场,苻坚的第一站就选在了寿春!

寿春城的东北角,有一条河注入淮水,这条河就是著名的——淝水!

谢安在了解到了苻坚的军事意图之后,做出了相应的安排,命令谢石、谢玄、桓伊率领八万精兵,援救寿春!另外又命令龙骧大将军胡彬,率领水军在长江布防!听起来,军队的数量相差得太远,可是东晋的八万军队的确都是精兵,就像当年王猛以七万军队破前燕的三十万大军一样,这也是一场势均力敌之战!

十月份,苻坚开始攻打寿春,八天之后城池陷落。同时负责阻截桓冲荆州兵团的慕容垂也率领三万人马攻克了勋城,以此为据点把桓冲的人马牢牢挡在了外面,和本土隔离了开来!

这样一来,胡彬还有谢玄、谢石的人马,面对秦军的兵威居然不敢前进,只能向后撤退,在洛涧西面重新布阵,组成第二道防线!再怎么说也不能让秦军继续向前挺进了,不然的话,就真要威胁到建康了。

偏偏在这个时候,前秦的哨兵截获了晋军的一封密信,信是东晋的龙骧大将军胡彬写给谢石的,意思就是要粮食请求支援,因为他的粮食已经吃完了!

这个消息让苻坚为之振奋,三军未动粮草先行,没有粮食那就打不了仗了,看来东晋这一次真的要一败涂地了。

秉承着一贯以来慈悲为怀的信念,苻坚立即就给东晋政府写了一封信,意思是我已经知道你们没有粮食了,再抵抗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还是赶快投降吧。我这里优待俘虏,你们投降之后,都会比以前更有出息,不信的话,可以看看前燕慕容家族的人就知道了!

苻坚写的这封信声情并茂非常诚恳,只是有一点错了,这个错误并不是信件,而是那个送信的人!

就是咱们前面提到的那个改变了历史的小人物!他也是苻坚大帝一念之仁苟活下来的俘虏,其实他不是前燕的俘虏,而是来自东晋!

前些年苻坚统一北方攻打襄阳的时候,曾经担任梁州刺史!后来襄阳被攻破,这个叫“朱序”的人就被迫投降了前秦,但据说这些年他和东晋政府一直都保持着联系,没少跟老领导暗送秋波,眉来眼去。

苻坚当然不知道他是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家伙,他还以为在他的英明伟大领导之下,已经全国归心了呢!而他居然派朱序去劝降,那意思好像是让朱序来个现身说法,以自己为例子,鼓吹大秦的宽大政策,让大家都放下思想包袱,赶紧弃暗投明,投入到苻坚大帝的怀抱中来!

朱序并不是这么干的,他不但没有给苻坚搞统战工作,反而在后面踹了苻坚一脚,把秦军的虚实和战略部署和盘托出给了谢石。还根据自己的调查研究,贡献出了击败前秦军的策略,朱序知道,苻坚那支由氐人组成的嫡系军团现在已经解散了,而目前来进攻的所谓“铁蹄”“精兵”实际上都是拉壮丁七拼八凑起来的,里面民族混杂,号令不齐,只有前锋军是少数的精锐!

朱序说:“现在唯一能够破敌的办法,就是要在前秦的百万大军集结完毕之前,击溃符融的前锋军,只要前锋军战败,那些七拼八凑的军队肯定兵败如山倒,百万大军不足虑也!“

谢玄和谢石一听,顿时连连点头。如果事情真的是朱序所说的那样,这件事儿肯定能成,但万一朱序是个双面间谍怎么办,在外国生活了这么多年,谁知道他有没有变心。一时之间,作为总指挥的谢石,陷入了矛盾之中。

机会不能丧失,但是也不能完全相信朱序!

幸好,谢石手下的将领都觉得朱序问题不大,谢石这才咬了牙下定了决心,玩一把大冒险!这次冒险的代价非常大,成了的话以后荣华富贵享之不尽,不成的话,则国破家亡!

十一月,谢石让手下的大将刘牢之组织起了一支五千人的队伍,这支队伍可不是随随便便就拉出来的,而是百里挑一,各个都是年轻力壮,弄得跟敢死队一样!

晚上的时候,五千人马集结完毕,横渡淮河,准备一举拿下洛涧以北的前秦军阵地。结果正如预料中的那样,秦军虽然多但是不够精,淮水北岸的秦军大约一万五千人,被五千精兵打得七零八落,前秦军大败,连大将梁成都被斩首!谢石趁机水陆并进,直接抵达淝水,那样子好像是准备把寿春城再夺回来!

这一下攻守的形势出现了大逆转,弱小的晋军居然都敢主动挑衅,而且给秦军吃了个败仗,兵锋直接抵达了寿春城下,苻坚却被迫要进行守城战了。形势上,如果苻坚守不住寿春,几十万大军没有落脚点,除了撤退就没有别的办法了!所以这一仗一定要打好!

苻坚登上城楼,准备指挥战斗,清晨的时候,他看到对岸的七八万晋军正在调动,号令整齐,旗帜鲜明,盔明甲亮,井然有序,立即惊讶地对站在身后的符融说道:“之前的情报好像有些不对头啊,这根本就不是疲弱之师,而是咱们的劲敌,你们的情报工作是怎么做的!”

符融顿时脸色大变,他也看出来不对劲儿了!

大约苻坚这个时候才想起来王猛当年所说的话吧,东晋立国多年,而且又是汉人的正朔,他太低估自己的对手了!可是目前,兵临城下将至壕边,后悔肯定是完了!苻坚当然不会以为自己会打败仗,但是他却感觉到了压力,若是早知道东晋的军力这么强横,那肯定要多准备些时日的!

正在他为自己的草率后悔的时候,城外却有人跑了来,说是东晋的使者!放进城来之后递上一封书信!

苻坚打开信一看原来是东晋军方的一哥谢石亲自写的,原文的大概意思是:“你大老远的跑到我们的地盘上来闹事儿,却在淝水列阵不让我军过河,这样的话双方僵持下去会很没有意思,如果你真的想要消灭我们,我有一个好主意,那就是你取消河边的布防,然后向后稍稍撤退,空出一片战场,咱们兵对兵将对将的干一场,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,一战就能定输赢,何必在城内城外浪费粮食!”

苻坚一听这话,心想,谢石是不是吃错东西了,居然主动提出来想要全军pk,来一场大决战,这是一只走投无路的耗子应该说的话吗?是否老年痴呆,出门忘吃药了呢!

符融也觉得这件事情不可思议,按照常理来说,敌众我寡,自然应该以防守为主。尤其是现在打了胜仗,而前秦的展现拉的这么长,兵力这么多,粮食就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问题,东晋应该打消耗战,一拖再拖,才是正常人的思维。怎么主动往枪口上撞!

虽然兄弟两个都觉得事情不可思议,但是他们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来谢石能搞出什么花样来。有鉴于此,希望速战速决的苻坚,自然是大笔一挥,批复:同意决战!而且和众将商量之后,顺便定下了毒计,准备在晋军渡河之后,列队不稳的情况下,以十万铁蹄突然袭击,把他们全部杀光!

说实话,这个计划那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,只要是长着脑袋的人都能看出来谢石是个笨蛋,有人甚至推测谢石有可能得了抑郁症想找机会自杀吧!渡河而战,那可是兵家大忌呀!

所以苻坚下定了决心,放晋军过河,然后pk!

十一月的天气很冷,士兵们饥寒交迫,还刚刚打了败仗,士气难免有些低落。淝水之中应该略微有些浮冰,西北风吹起来,河面上立即飘起一层层白色的冷气,让人看了之后心里直打寒战!

符融看了看河面,又看了看对面的人马,心里冷笑了一声,在这种天气渡河,上了岸应该冻得不轻,恐怕连刀子都拿不住了,还想捅人,自杀都费劲儿。看来统一天下真的很简单,只要有个猪一样的对手就行了。

他下了一道命令,命令大军向后撤退!

当时的通讯也就那么回事儿,旗鼓令箭!所以大约符融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意图一个一个地解释给将领们听,高级将领们也许知道,但是他们也懒得给低级将领们解释,这样的话士兵们就更加的蒙在鼓里了。

几十万大军,就凭几只令旗,大家就只知道撤退,但是为什么撤退,却被蒙在了鼓里!若是碰到岳家军那样的人马,军令如山,也许还不会出什么大问题,但偏偏苻坚率领的是一只名副其实的杂牌军,而且其中还有鲜卑羌人这样随时准备唱反调的不安因素,这样的话情况就很诡异了!

这时候,大家心里都在想,为什么要撤退呢!这是为什么呢?猜了半天也就那么几种可能性,第一种咱家大王改变了心意要收拾包袱回家了,振奋!第二种打了败仗了,必须马上撤退,悲催!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,对于归心似箭的士兵们来说,都是要加快步伐的,回家的希望仿佛正在远方招手呢!

所以这撤退的步伐也就越来越大……

这应该是符融的责任,移动大部队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!曾经看过诸葛亮撤退的方法,把军队分成若干部,然后以后队变前队,次序撤离,符融似乎是搞混了。从前到后,就好像是推倒多米诺骨牌一样,前队压后队,撤退逐渐地变成了溃退,甚至变成了大逃亡……

正在士兵们心怀猜忌的时候,忽然军队里有个大嗓门喊道:“秦军败了,秦军败了,逃命吧!”

完了,被猜中了,撤退果然是有原因的,原来是打了大败仗啊!跑吧,赶快跑回老家去,就一直这么跑,直接跑进长安城,我让你追!

士兵们懂什么,一听说打了败仗,不跑难道等死啊!就这样,大家跟着一起喊:“败了败了,跑啊,快跑啊!”

就这样分不清是敌是友,死命往回跑。

河对岸的谢石,正在冷眼旁边这一切,当他看到朱序从人群里冲出来大声喊着“秦军败了”的口号的时候,立即命令全军出动,前秦的军队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了。八千精兵迅速过河,见人就杀,对于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的对手,就好比砍菜切瓜,好像在稻田里收割麦子,一抓一大把!

在一旁调度军队的符融没有想到变故发生的这么快,当他发觉不对劲儿的时候,已经晚了!

结果符融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死了,到底是做了晋军的刀下鬼,还是被自己人的马蹄踩成了烂泥,无人知晓!

苻坚看到这一幕,知道大势已去,无力回天,也只能跟着跑,此战,晋军一只追击到三十里外才停住!

这一战并不像小学课本上写的那么简单,事实上,覆没的只是二十五万中央军而已,如果苻坚没有错误用人和错误执行移民政策,他还是可以回头的!

阅读全文
五胡乱华(下)

五胡乱华(下)

《五胡乱华(下)》这本小说很经典的剧情,个人比较喜欢。不喜的也勿喷,毕竟作者公孙谏写书不易!!

作者:公孙谏类别:末世

小说详情

相关文章

最新小说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资讯> 《五胡乱华(下)》桓温,王猛精彩内容在线阅读